详细页面

新春慰问送祝福!楼齐良走访慰问退休老专家

发布时间:2024-02-07 作者:纪楠 徐宗奇 马睿明 来源:中国通号网 字号:

春节前夕,中国通号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楼齐良率队先后到中国通号老一辈科技专家赵自信、罗海涛家中慰问,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议,感谢他们为中国铁路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并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中国通号党委副书记张权陪同慰问。

楼齐良慰问赵自信

楼齐良慰问罗海涛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慰问交流中,楼齐良关切地询问了两位老专家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与他们共同回忆了光辉的奋斗岁月,全面介绍了中国通号改革发展成就,与他们深度探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楼齐良表示,老一辈的科技专家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中国通号能取得如今的发展成绩离不开老专家们的历史贡献和他们对中国通号的热爱,有前人栽树后人才得以乘凉,希望老专家们保重身体,充分运用他们在行业的深厚积淀,为中国通号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余热。中国通号将一如既往地重视老干部工作,对老干部、老专家常怀敬老之心、倾注敬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多办敬老之事,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让广大老干部、老专家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关心支持企业发展,共享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两位老专家对公司党委的节日慰问表示感谢,对中国通号过去一年取得的改革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中国通号继续当好轨道交通领域通信信号产业的领头羊,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通号力量。两位老专家表示将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为谱写中国通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贡献银发力量。

铁路信号专家、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的开创者赵自信表示,科技创新务求实效,需注重需求引领,直面运输刚需,要有带动行业生态发展的开放视野和博大胸怀,要有前瞻性思维,与前沿性技术融合着力基础技术的突破,对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做好安全文化传承、发扬中国通号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提出建议,并提交了亲笔信。

铁路信号专家、中国移频自动闭塞技术开拓者罗海涛年近百岁,他满怀深情而又清晰生动地回忆讲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铁路信号发展70年以来的科技创新历程,从原来用分立元件搭安全电路到数字化处理技术的引入,从国产移频的原创构建到ZPW-2000的创新突破,从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科技攻关到高铁的蓬勃发展。罗老感慨地说,“我这一生的成长进步,是党教育培养的结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党、感谢新中国!”

中国通号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研究设计院集团负责同志陪同慰问。

人物介绍

赵自信,男,1939年10月生,铁路信号专家,教授级高工,是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的开创者。1963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几十年来,在自动闭塞技术研究中不断创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研制了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自动闭塞统一制式,奠定了CTCS0~3级列控系统的基础,已应用8.8万公里,超过20万套,全面支撑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并应用于印尼雅万高铁,支持了“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铁路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个人曾获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荣获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罗海涛,男,1925年3月生,铁路信号专家,教授级高工,是中国移频自动闭塞技术开拓者。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铁道科学研究院进修。一直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他领导研究组,创立了四信息和八信息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研制电化区段站内移频轨道电路。将计算机数字技术应用到移频自动闭塞领域,首创采用快速傅氏变换(FFT)频域处理方法实现系统频率解调,将移频信息数量从8种增加到18种,抗干扰能力相比国外同类技术提高了9倍,为ZPW-2000A轨道电路研制奠定了根基,为我国轨道电路和自动闭塞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个人曾获“全国铁路科技战线先进个人”、“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全路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第二届詹天佑工程奖。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全路首先推广应用移频自动闭塞技术,1978年移频自动闭塞及机车信号获全路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主编《移频自动闭塞》一书,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浏览次数:1229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