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北信公司C3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发布时间:2012-06-21 作者: 来源: 字号:

日前,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表彰决定中,北信公司c3技术研发中心(原硬件制造项目组)喜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这是c3中心继2010年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杯”及2011年获得铁总颁发的“铁路工人先锋号”之后,新又获得的一项殊荣。

2011年,c3技术中心在公司领导的统一部署及亲切关怀下,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ctcs3级列控系统硬件国产化各阶段的全部工作,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atp产业化子课题的全部工作,c3中心全体成员严把产品质量关,优化工艺流程,应对各类挑战,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有序开展研发项目,提升公司技术实力

(1)完成ctcs3级列控系统硬件国产化及国科项目atp产业化子课题的全部工作

ctcs3级列控系统硬件国产化项目是我国科技支撑项目之一,对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承担方,在整个国产化过程中,c3中心全体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了国产化研究项目有条不紊地开展,并为后期的批量生产发挥出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从启动试生产,至完成沪宁、沪杭、京沪等客专线路的批量供货,仅用了短短数月的时间,在整个研发及生产过程中,c3中心成员始终严把质量控制关,密切关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相关部门,努力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车载btm及车载cau天线是硬件国产化系统中组装难度及测试难度最大的两种产品,在最初批量生产时测试通过率较低,外方专家表示无奈的不利局面下,c3中心的技术人员迎难而上,专门成立了课题攻关组,从原理、工艺、结构、材料、操作等各方面展开排查,分析众多不合格指标的规律,同时对测试台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最终使得国产化批量生产的测试通过率大幅提升,从而彻底扭转了不利局面,及时缓解了供货压力。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制配套检测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针对外方在机柜配线及整机检测方面技术空白的实际情况,c3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了机柜配线智能检测工装,实现对机柜配线的自动检测;研制开发了atp整机检测平台,通过模拟列车接口进行测试,并将部分工程调试内容工厂化,从而降低了现场的调试难度和强度;研发了atp模块检测机柜,方便操作者对各单元模块的功能进行替换检测;研发了车载atp机柜电缆绝缘耐压测试工装,提高了生产电缆绝缘耐压测试的效率。

(3)推进列控车载atp、rbc设备硬件国产化

自2010年9月“atp车载及rbc设备硬件国产化”通过了铁道部运输局会同铁道部科技司组织的评审后,c3中心技术人员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于2011年又相继完成了vcu总线板、btm电源板的小批量试制、以及配套ict测试夹具的开发,完成了专用mvb芯片以及btm贴片变压器的国内定制及测试验证,后续又进行了单元样机组装及测试验证,通过了温度应力筛选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及型式试验的验证。

在产品测试技术研究方面,编制完成了三个外方提供的功能测试台的接线原理图,建立了3个测试台故障及维修记录台账,形成了测试台维修经验库,为进一步掌握测试台的设计及维护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实验室二期建设前期atp系统、rbc系统、tsr系统的硬件搭建,atp仿真测试系统具备了c2环境下从起机,模式转换,到最终停车的两站一区间的仿真序列测试功能;完善了整机检测机柜、单元模块检测机柜的设计。

2011年全年,c3中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100多项,解决产品测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70多项,指导设备部及配合庞巴迪进行测试台维护20余次,指导、协作生产车间共完成了76列152台列控车载atp机柜的生产和调试。31台rbc、via机柜及维护终端的生产和调试,分别用于杭甬、宁杭、津秦、石武、合蚌等主要高铁线路。

二、加强部门质量管理,做到持续改进提高

(1)编制、完善工艺文件,保障产品生产质量

2011年全年c3中心共编制及完善车载gcd、车载btm等9册专用工艺文件;完成15份国产化通用工艺规程与公司对应通规的差异分析,对109条差异部分逐条向公司工艺部提出了处置修订建议,做到力求合并减少生产指导文件的总数。

同时,c3中心指导公司质检部门,对每批生产的动车车载atp产品pcba的aoi程序(共计36种)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完成atp物料供应商供货批次质量问题记录表的建立;按电阻、电容类、集成电路类、变压器电感类、接插件线缆类等6大类进货检验卡,增加了114项物料检查项。完成《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实施细则》(讨论稿)中关于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必备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差异性修订。

为提高rbc、via产品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测试周期,技术人员通过分解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了rbc软件快速安装,并通过了通号设计院软件功能测试及通号设计院相关工程师的确认。新方法的实现将每台rbc机柜测试软件的安装时间由原来的16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简化了安装步骤、大大提高了测试操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2)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对系统产品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2011年c3中心技术人员及时完成了tsg冗余机柜的设计、评审和验证,并为生产部门及时提供各项技术支持,使公司完成了380a/b型车的批量供货;完成了bct冗余机柜的配线设计及生产。完成3个客车厂atp安装状况的调研,帮助系统集成商编写gsm-r电缆布线说明、d接口电缆布线说明、d电缆插头防水操作说明等规范现场安装;

结合系统集成商的要求及客车厂用户的要求,对atp设备完成了一系列改进,如改进cau防水工艺,在国产化生产中全部实施;atp机柜继电器安装方式改进;通过对现场d电缆损坏状况的分析,采取了d电缆加固措施;针对应答器接收零报文情况,对d接口电缆设计选型屏蔽磁环。完成cau低温-55°c的摸底试验。完成d电缆参数性能第三方测试及设计院组织的评审、完成rbc服务器电源线固定方式改进等等。结合唐客厂380b型车车体安装需求,完成btm安装机柜的设计及样机的加工。

(3)制定质量工作计划、加强质量管理

围绕2011年初公司制定的质量工作安排,c3中心及时制定了本部门的年度质量工作计划、质量目标并定期诊断,全年质量目标完成率100%。一是加强图纸文件完整率、有效性的自查,加强生产过程追踪,及时发现文件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发挥督促作用;c3中心全年下发图纸文件共计102套,包括换发图纸总计14855页,做到发放零差错;二是持续进行质量数据的收集分析,逐月分析产品ict测试一次通过率、整机测试一次通过率、生产过程报废物料数据,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视与测量,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进行产品返修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另外,对车载atp相关的26种产品,rbc相关的6种产品,以及7种工装的图纸类技术文件进行了自查。共检查了图纸37册,调试检验说明21份,工艺文件21册。对102个项点进行了优化完善。梳理atp产品实现流程,汇总相应的支持文件及过程记录,接受通号设计院列控所对公司车载产品安全检查工作。自查现阶段实施的生产流程与庞巴迪生产许可文件的符合性,确认现阶段生产过程的控制满足庞巴迪要求。

三、贯彻实施iris标准,提升管理标准化水平

iris认证是铁路行业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铁路行业的标准。同时也是公司2011年度的重点工作,为能更好地熟悉了解iris体系,c3中心积极把握机会,主动请求派员参与到iris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中、部门中已有两人获得内审员资格。在安全大检查排查工作后,全员立即投入到体系文件的贯彻与实施中。科研开发项目涉及到iris体系12个ko项中的9个ko项,新增要求多、难度大。c3中心以研发项目管理为主线之一,从关注全过程的ko项、kpi及过程衡量指标入手,到不断地加深理解、完善细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涉及到项目策划阶段、产业化设计阶段共计150多个文件资料的输出。

c3中心同时针对既有atp、rbc系统的30余种在产产品确定了“定型b”阶段的图纸文件升级计划。以满足iris程序文件规定的完整性、审批流程以及标准化的要求。建立c3产品的技术状态基线。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涉及到15种产品的15套图册,调试检验说明15册、工艺文件4册的定型b升级、补充完成了3种产品的控制计划、工艺布局图、过程流程图等文件,其余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

2012年2月,北信公司获得了莱茵公司颁发的的iris体系认证证书,至此,北信公司成为中国通号首个获得iris认证资质的企业,这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公司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的新的起跑点。

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积极申报专利

在知识创新的领域中,c3中心也是成果颇丰。两年中,c3中心先后申报的“一种防滴水兼散热的顶部结构”、“一种电源稳压装置”、“一种电路接插件误插防护装置”、“一种用于线缆及布线自动检测的电子装置”、“一种对称式密封屏蔽结构”、“一种物料架”、“一种电缆线放线工装车”等7项科研成果均获得了专利授权,其中2项为外观设计专利,5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另外,2011年,c3中心申报的四项新的研发成果也已获得了专利受理,其中含1项发明专利。

沧海远程几多路,扬帆起航正当时!c3中心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将会继续抓住发展变革的机遇,积极应对压力与挑战,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变革创新、锐意进取,力争在2012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北信公司建设成为一流企业集团而贡献力量!

浏览次数:119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