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后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洒向沉睡的人。思绪最清晰,正是梦醒时分。躺在一片光芒之中,平静地思考,期待新的一天。
二三十岁的年纪,兴许稚气未脱,又或者少年老成,但骨子里尚留有那么一点孩子气,喜欢新奇,向往美好,期待改变,这便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能够让我们义无反顾地披荆斩棘。
前段时间读过一篇文章,谈的是一个人年轻时居住的地方,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大局观和眼界,对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不久之前和公司的一位师傅也聊起过相同的话题,她告诫我要在年轻时选对位置、拓宽视野,对此我深表赞同。
一言以蔽之,年轻人的眼界将助力未来发展。年轻人有其优势,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能更快地接受新事物,而又涉世未深,因此打开眼界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打开眼界呢?窃以为一定要谨记四个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系天下,内修心性。
所谓读万卷书,即间接经验的积累过程。每个人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种人生,却能通过书籍领略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生活姿态。曾拜读过路遥先生的小说,像《平凡的世界》以及《人生》等,合上书本时仿佛亲身从书中人的生命中走过,感慨颇多。每本读过的书都将在身上留下印记,在潜意识中影响着读者的未来。
行万里路,是一种阅历的积累。当你阅尽人间繁华,褪去了性情中的急躁,才能淡然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每个走过的城市,每个流连的街角,每个相遇的旅人,都会写进一个人的气质之中。看惯了沧海桑田,方能波澜不惊,闲看风起云涌、花开花落。
外系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闭门造车的日子早已远去,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知识与科技的更新速度令人咋舌,一个松懈就会被时代淘汰。不要再幻想离开校园就可以结束学习的任务,“充电”已然成为人类的终生需求。切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这个世界不会相信你停歇的借口。
内修心性,做一个更好的人。曾在闲聊时,有朋友说了句玩笑话:“我们是治国平天下之人,何必在意细节!”我当即笑道:“你忘了前提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了吧!”且不管一个人有多少才识,多强能力,首先应当做一个心地善良、刚直不阿之人,让自己永远做一股清流,放低身段,润物无声,此所谓上善若水。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品格和风骨,才是青年人该去拥有的。
在最好的时光里,成为最好的人,用一腔热血、无悔青春,献礼祖国、社会及人民,担起自己的责任,遵守对自己、家人以及天下所许的诺言,这才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该有的模样。愿君遍尝苦与甜,不负韶华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