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9月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悲伤的秋天,我无法忘记我妈妈像个孩子一样在床上抱着我痛哭,边哭边诉说,她变成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了。那个月我姥姥去了天堂。
9月底的哈尔滨不似北京,没有艳阳高照没有秋高气爽,只有黑压压的云朵和突如其来的阵雨,冷风阵阵,让人不自主的抖了又抖。当我跨越1千多公里终于落地哈尔滨时,就是这幅光景。再见姥姥的时候,她还似以往的神采美丽安详,只是静静的躺着,再听不到她特有的山东口音,再看不到她精明的溜溜转的小眼睛。
我姥姥今年80岁。她19岁的时候跟我姥爷闯关东从山东老家来到哈尔滨,白手起家含辛茹苦的养育了5个子女。在我记忆中,姥姥跟寻常老太不太一样,姥姥不善烹饪,爱好赚钱;不善打扫,善于持家;不好读书,善于教育。
我姥姥擅长做的菜屈指可数,韭菜鸡蛋馅的水饺算一个,这个我姥姥做的很特别,是花瓣形的饺子,漂亮得很。然后就只有炒土豆片和熬粥了。小时候的事,我记得的比较少,都是我妈妈后来讲给我听的。我姥姥平时要上班,不上班的时候就在自家院子后面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种些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多余的蔬菜就拿去市场上卖,因为乐善好施、足金足两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久而久之培养了很多喜欢她蔬菜的老顾客。市场的扩大,她的小菜园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了,她需要大菜园和越来越多的人手。以致后来周末姥姥带我,在我2、3岁刚稍微懂事,手脚灵活的时候就被她派去菜园摘菜,据说虽然踩毁了不少莫名其妙的蔬菜,但她坚持使用童工,不放过任何可以压榨的剩余价值。等我妈来接我,我拿着一盆我摘的茄子献宝似的献给她的时候,我妈跟我姥姥发脾气了。家里人一直反对我姥姥做菜园卖菜,但是我姥姥坚持要干下去。主要觉得收入不错,自己又能找到乐趣。但是让这么小的我去菜地干农活,显然让我妈很生气,怕我弄伤自己。后来我姥姥就不让我去菜园了,但是姥姥总跟我说劳动创造价值,我们老家是山东梁山的,做人不能忘本,她喜欢种菜,要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于是我就被派去打扫房间了,感觉我姥姥有非常当资本家的潜质。后来我稍大点,因着我姥姥的垂爱和用劳动创造的价值,我能有些零花钱去买别人没有的玩具,吃着别人没有的零食,以致别人问我家今天吃的什么,我都没羞没臊的说大鱼大肉。也因为姥姥善于打点邻里和朋友,我从小都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大家都能在我跟别人起冲突的时候为我挺身而出,虽然养成了我一点点任性和没心没肺乐乐呵呵,但是乐善好施,不拘小节、热情好客坚信付出就有回报的性格却也的确遗传了她的。
姥姥读书不多但是会说日语,还是在大东北是日本殖民地的时候,她们被强制要求学习的。姥姥头脑聪明很是喜欢读书,无奈年轻的时候兵荒马乱,没有机会。到了和平年代就寄希望于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身上。我因为住的离她近就成了重点被培养的对象。从小就送去上各种英语、写作、游泳和奥数班。小时候其实很不喜欢,常常嘟嘟嘴不开心。姥姥就会说,知识改变命运,多读书才能去外面的世界,才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慢慢长大了发现曾经吃过的苦变成了人生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为我以后去外地上学,寻别样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姥姥一直是家里人的精神支柱,仿佛有她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她总懂得最简单也朴实的生活哲理。她走的太突然,突然到家里没有任何人做好了准备。
把姥姥送走的第二天,从姥姥家出来,我提出去我老姨新装修的房子看看。老姨是我妈妈的妹妹,是跟我最聊得来的亲戚。其实去她家并不是重点,我老姨最近一直跟我妈一样整个人恍恍惚惚的,她儿子毕竟心粗些,我想陪她聊聊天。不巧约好那天飘着小雨,虽然我们穿着羽绒服拿着伞,但是我老姨说咱俩撑伞了,在雨中走走挺好的。于是那天我俩在越来越大的雨中,在东北寒冷的10月天里,走了半个多小时。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老姨整张脸都是模糊的,她一点一点跟我讲关于姥姥的我听过的没听过的故事。最后的最后她终于笑着说:“你姥姥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平静。她说能看着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健康平顺她就放心了。这辈子没什么遗憾。”
姥姥,我会替你好好看看未来的世界,我会替你多寻寻外面别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