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生活需要“仪式感”

发布时间:2017-04-07 作者:何莹 来源: 字号:

在我的眼里,仪式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生活精心打造的心情,与矫情无关。

过春节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情景,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在上海的一个弄堂里,长长的弄堂,到处张灯结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怀里抱着可爱的小孙女,提着装的满满的菜篮,往家里走去…… 家里,满头白发的奶奶,将一个个装满零食的小碟子,整整的摆满了一桌子。屋子里,窗花儿,红红的挂件儿,满屋充满了喜庆的气息,老奶奶从衣柜里,缓缓地拿出一捧衣服,转身之间,老人已经换上了红色天鹅绒的长旗袍,满头的白发在旗袍的映衬下,使得奶奶越发显得端庄、漂亮……”

今天,太多的人在我的耳边说起;“过春节不像小时候那么有意思了,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缺,过年嘛,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 著名学者于丹老师也曾经说过:“我一直有个困惑,感觉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是啊,我们什么都不缺,我们缺的唯独只是认真生活的仪式感。

让我们的生活“讲究”起来;春节出门走亲戚,没有特殊情况,我是一定要陪老人去的。理由嘛,一个是这些亲戚住在河北,很远,一年也就春节能见上一面,另一个就是春节拜年一定要陪着老人去,哪怕只是开开车、拿拿东西,因为这个时候老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儿女能陪在身边。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亲戚家,舅姥姥家并不富裕,简陋的农村四合院儿,院子里到是干净、整洁,门框上的对联儿、福字儿、窗户上各种窗花,红艳艳的,看着就喜兴,墙角各种农具摆放的整整齐齐。老人家80多岁了,皮肤黝黑,身体倒也硬朗,老伴儿去世后就一个人生活,儿女都住在附近,谁接她她都不去,用她的话说:“能走能动,就别给孩子们找拖累。”进到屋里,迎面一个大大茶几上摆着两盆开得正欢实的水仙,黄色的花朵娇艳欲滴,“姥姥,您这花儿开得真棒!”老人笑得前仰后合“哎呀,我的亲孙女儿,他们都说我瞎讲究,可说呀,虽说这小东西不挡吃不挡喝的,谁要说我的花好看,我就打心眼儿高兴。”老人家的精气神儿,再加上老人家的这个生活态度,深深的感染着我们,真的让我啧啧称赞。“讲究”的生活,无关贫贱。

让我们的婚姻“惊喜”起来;身边有两个朋友,夫妻俩结婚也不少年了,孩子六岁,两个人自己带孩子,忙得团团转,大部分时间男人工作比较忙,照顾家庭的责任就都落在了女人一个人身上,两个人不是平时话很少,就是吵得不可开交,挂在嘴边就是一句话:“你忙,我也没闲着呀?”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两个人都被折磨的筋疲力尽,女人有些心灰意冷。突然一天下班,男人到女人的单位接她下班,女人摸不着头绪的说“干嘛?今天闲得你没事儿干了?”男人嘴唇微微的动了一下,迟疑了一下娓娓的说到“今天说好了,咱俩都心平气和的,都别吵,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啊。”女人便不再言语。开着车,两个人到了购物中心的西餐厅,幽暗的灯光,照着女人疲惫的脸庞,男人不知道从哪儿拿出了一束玫瑰花,举到女人面前,女人一愣,“老婆,结婚十年了,是我不懂得生活,没有给你过过一个结婚纪念日,别嫌晚,今天开始,我都补上,跟我在一起,你辛苦了!”微微闪烁的烛光中,女人留下了惊喜和感动的眼泪……婚姻嘛,就是这样,谁家没有锅碗瓢盆,谁家没有油盐酱醋,谁家也不是永远的海枯石烂,谁的生活都会有几分不堪,“惊喜”的婚姻,无关早晚。

让我们自己“性感”起来;注重仪式做性感的自己。于内,女人多读些书总是好的,书对一个女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表现在你举手投足间的稳重,在你言谈话语的从容,在你遇到挫折的宠辱不惊;于外,一副典雅的妆容,一身得体的衣装,一件精致的饰品,一条丝巾,女人的美贵在韵味,少女的天真烂漫,少妇的风韵犹存,老人的仁心睿智。于他,女人的气质影响着周围的许多人,工作中的认真,执着,生活中闲情逸致,闲暇时的一杯咖啡,一本书。“性感”的自己,与奢华无关。

明白了这些,于是想起了那么多被自己怠慢的日子,被亵渎的重要时刻,被漫不经心错过的精彩,被粗糙应付的生活瞬间,不要让生活的忙碌毁掉我们黄昏暮时躺在摇椅上回忆人生的点滴。

女人呐!让自己生动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有些仪式感,让它来芬芳我们的记忆,让它来温暖我们的思绪,让它来滋润我们的情趣,让我们对于未来永怀期许。

浏览次数:151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