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发布时间:2017-05-11 作者:赵训婷 来源: 字号:

在万众期待中出生,却让母亲被长辈们轻视,让父亲承受所谓的无子之痛,生而为女,我很抱歉。母亲后来的后来仍一直跟我说:她一直想要个男孩子,因为生了我,哭了三天。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人们在面对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或者一种不可改变的局面时,往往喜欢顺其自然,我更觉得那是一种无计可施后的妥协。值得庆幸的是,父母也顺其自然地爱着我。

在爸妈顺其自然的爱里,我顺其自然的慢慢长大,无忧无虑又天真烂漫。虽然后来的很久我才知道,我的快乐童年源于计划生育的优待。在一个炎热的盛夏的午后,我和堂弟在奶奶家楼下玩耍,奶奶步履蹒跚的又喜气洋洋的走过来递给了堂弟一根冰棍,然后又回去了。烈日下只有落寞的我和吃的欢天喜地的堂弟。那年我还没有上小学,却深深的记住了这件事。我不记得当时我哭没哭,我只记得母亲晚上接我回家,我给她讲完这件事,她给我买了很多很多冰棍。然后说:“你和你堂弟出生时就差2天,在我整个做月子期间,你奶奶一顿饭都没给我送过,一直在照顾在同一个病房里你堂弟母子。”我第一次感觉对母亲抱歉,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父母都是很要强的人,于是我从小就被他们欢天喜地的叫成儿子。“儿子,走,爸爸带你学游泳。”“儿子,今天该上作文课了。”“儿子,妈妈觉得你奥数不错,咱们参加一个奥林匹克竞赛吧。”上学后,我跟所有被寄予厚望的独生子女一样,徘徊于各种补习班和学校,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自己很擅长学习,我不但能从中得到快乐,还因为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而欢欣雀跃。没错,从那时起我变成了别人家孩子的榜样,别人家孩子的模板,也同时是别人家孩子的噩梦。然而我听到了一种声音,这种声音说:中国的义务教育不适合男孩子,男孩子天生好动坐不住板凳,这种刻板的教育抹杀了他们的天性,所以女孩子小时候成绩才会比男孩子好;中国的高考制度对男孩子其实是不公平的,男孩子心智成熟本就是在18岁之后,而女孩子早熟,女孩子早就意识到高考很重要而用心学习,而男孩子那会还在玩耍,他还没成熟到那个程度,等工作之后男孩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中国的教育三大主科有两门都是文科,适合女生,这本身就对善于理科的男孩子是不利的,中国教育的科目设置对男孩子而言就是弱势的。这种声音说的一点没错,读书期间成绩一直比大多数男孩子优异,数理化跟他们一样好,语文英语比他们成绩高,天生的优势加教育的优势让我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去了自己心仪的异地学校,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到了该走出象牙塔的那天。挥手告别校园,我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这时另一种声音出现了,这种声音说:我们这个岗位太辛苦,我们只要男孩子;我们出于对女性的保护,觉得这份公司更适合男孩子;女孩子会马上结婚生子照顾家庭,我们只考虑男孩子。这种声音说的一点没错,工作后我发现女性对工作需要加倍辛苦付出,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单手抓起6千克的设备,需要兼顾家庭还需要平衡工作。但是女性朋友们都做到了,女性能顶半边天的今天,北信公司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卓越的女总工。她们勤勉睿智果敢决断,为了工作废寝忘食,为了家庭殚精竭虑,这一切都很完美而和谐。她们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了这些旗帜鲜明的榜样,我日拱一卒不期速成。不能像男孩子一样保护女性,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作为小棉袄温暖所有人。能有机会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被社会广泛关注,真是给大家添麻烦了,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浏览次数:204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