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无休,偶然的机会,得益于北信党委连续三年发的“优秀通讯员证书”和一本《蓝天下的北信》文稿集,应聘了中国食协啤酒专委会写作文员的岗位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在这个平台上,撰写了近10万字的文稿作品,其中包括新闻报道、公函文件、年鉴汇编、调研报告等等多种文体的文章稿件,许多都在中国啤酒专业网站和《中国啤酒》杂志上发表刊登。我自己都没想到,北信练就的业余爱好变成了发挥余热的一个技能,虽说是个打工的,有今没明的,但我还是觉得,人生经历,就像我们常常调侃的那样,生活向你关上一扇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
事情说来也巧,不怕您笑话,自打北信这些年成了高铁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后,我还真没正经八佰的坐过高铁,这也难怪,虽然身处高铁产品生产企业,但你干的具体工作就不是出差的活。可这两年,因公出差我乘坐了6、7次我们引以为豪的“和谐号”与“复兴号”高铁,切身感受了日行千里,晨发午至的高铁列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快捷。这里肯定有中国通号和我们北信人的一份付出和功劳,想想挺爽,挺骄傲!
几个月前,出差武汉,同事都知道我是从铁路退休的,西站候车时问我:“崔老师,列车上方的金属架是干啥用的,”我说:“那个架子叫受电弓,是从接触网上得到27.5千伏高压电,给高铁机车提供电源动力的”。我兴致来了,心里说,这我学过呀。
上了高铁,聊天继续,我当仁不让的给他们“宣传”起了北信是干啥的,北信生产的铁路信号是如何变化的,列控系统是如何控制高铁运行的,核心设备是如何保障行车安全的等等。他们听着问着,我告诉他们,高铁列控系统,虽然我们引进的是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老外的工艺技术,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消化吸收了这些工艺技术,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元,因而我们的高铁技术是更成熟、更先进、更可靠的,而这些“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是那些小国家所不具备的,因而,我们的经验是全面的、丰富的,所以讲,中国的高铁安全、快捷,它无愧于中国新的四大发明之一。
虽然我知道的仅仅是些皮毛,有些看法也只是我个人的体会见解,没那么专业,但毕竟我在北信干过,有些东西,还能说出个一二。同事们坐在列车上听我白活,觉得崔老师讲的还是有些道理的,4个多小时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们就抵达了目的地。
在啤酒专委会,获取了许多啤酒方面的知识、信息。通过走访燕京、百威、长江、双鹿等国内外啤酒企业,看到了企业员工努力拼搏的热情和干劲,了解了啤酒生产的流程和啤酒消费的市场趋势。走马观花,在那些啤酒企业,我仿佛回到了当年北信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虽说产品不同,流水线大相径庭,但企业管理方法、质量检测、安全制度好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通之处。以人为本,安全至上都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质量第一,创新发展都是企业追求进步的大政方针。
哪出差,我都习惯了带着印有北信字样的蓝色资料袋,里面装着笔和本,走到哪,记到哪。干啥吆喝啥,记得在北信时,我就是这么干过来的。青山不老,绿水长流,黄土坡,让我意若情牵的土地,通号北信,关注你,我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