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重新回到洛阳,回到我的第二故乡,与四年的同窗们共赴一个十年的约定,不知道大家的模样都变了没有?学校的那条爽明街还在不?带着太多的记忆,我终于第一次坐上了高铁,想着一路上自己生产的信号产品,引领着火车一路向前,心中充满无限自豪,感觉我就像个几岁的孩子一样,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站在通道上,左看看、右看看,火车渐渐的开动,窗外的景色渐渐模糊。十年,弹指一挥间………
95年,我考上了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16岁的我,懵懵懂懂,第一次准备离开北京、离开家。兴奋中收拾行李,浑然没有发现母亲早已泪流满面。母亲舍不得我一个人远行,带上哥哥要送我到学校。我家住在离火车站很远的地方,凌晨的火车,我们一家人势必要在火车站度过一夜。九月的天气,入夜还是有些凉的,母亲用风衣将我裹得严严实实,搂在怀里……从北京到洛阳,绿皮火车足足开了十五个小时,这是我对铁路的第一印象,充满苍凉。
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渐渐地适应了周围的一切,收获了很多。和天南海北的同学从相逢、相识到相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学习,我也由浅至深地了解到了什么是区间、什么是驼峰、什么是车站、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铁路信号系统。那时的自己,完全沉浸在奢侈的青春里,追逐虚无的梦想,感觉铁路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牢牢地将我困在其中,充满惆怅。
带着万般的不舍,我们毕业了,同学们也都被分配到了铁路系统的各个地方,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进入了生产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的北京铁路信号工厂。当时的铁路时速只有一百多公里,我们信号工厂是铁路系统最大的供货企业。几年的时间,我们的新产品不断试制,工厂经历了铁路信号的不断升级、提速,由200公里客运专线直至350公里客运专线……虽然忙碌紧张,但充满希望。
转眼间,我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感慨万千,没能用更多的时间陪他成长,将是我作为母亲最大的遗憾,但我无怨无悔,这就是事业。我的事业,虽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我在这里经历了铁路的飞速发展,付出了微薄的力量,奉献着宝贵的青春,我还会继续奉献我的毕生精力。等他长大成人也许就会慢慢理解,他也会拥有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这也许就是我能教他成长的意义,生命延续的魅力吧?
梦想触手可及,希望生生不息!这就是我的铁路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