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百转千回 初到巴东

发布时间:2014-06-10 作者:王宝亮 来源: 字号:

未到宜万铁路,就早已听说了宜万铁路施工的艰苦。第一阶段现场陈五军、马志利、李政已经完成了列控中心设备安装工作,并指导施工单位完成了工程配线工作;第二阶段由于工作量较大,我被安排抵达现场支援。19日抵达现场,第一站即来到巴东,不由得想起李商隐的诗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自古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川人世代渴望天堑变通途,宜万铁路终于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从离巴东车站最近的三门峡镇到巴东车站,需要驱车40多分钟,山路百转千回,道路曲折,盘山路上十多米一个弯,道路狭窄,靠近悬崖一侧没有任何防护栏。出租车不愿意跑山路,我们只能就近租个农户的小面包,一路上总是提醒司机慢点开,开车马虎的话随时有冲入悬崖的危险,而下雨天尤为难走。虽然一路的颠簸,大家还是被眼前的风景所震撼,群山缭绕,白云伴在半山腰中,若隐若现。我们到达巴东站时,第二组人员去高平中继站的还没有到。中继站都是在半山腰中,用陈五军的话说就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上午包的车不会一直等到天黑,每次傍晚施工完后,都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走到山下,才能从附件的村庄中找到车。

下午2点,四组人员均到位了,第一天需要施工的是巴东站、高平中继、落水洞中继、建始站,首先相邻的两组人员互相测安全数据网通道,使用光功率计一组人员发光、一组人员收光,测试衰耗值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由于宜万铁路改造属于给点施工,每天就180分钟,还要提前40分钟恢复既有设备,时间显得格外紧迫,每个人员都是在争分夺秒,电话也都是长话短说,与施工无关的事情都不敢耽误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施工中,大家对工作的熟悉程度和默契配合显得格外重要,“效率就是时间”,在测试的空挡时间里,大家都抓紧时间对线缆增加双端标识、安装补空板、放置交换机到联锁的网线等收尾工作。通道拉通后,由中继站的人员统一记录双向光纤的连接情况,按照事前约定的标识规则记录两个站的“通道对位图”,然后通过“微信群”上传照片,各站按照“通道对位图”连接ODF架光纤并进行标识。列控机柜上电后,大家通过交换机数据闪烁情况,确认各站安全数据网光纤连接正确与否。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悄悄溜走,随着工作的收尾完成,电务也通知销点了,大家又开始麻利的将配线恢复成既有线路使用情况。回到宾馆已经是晚上8、9点钟,吃过饭后大家会通过“微信群”交流一天的施工情况,各站人员向现场负责人汇报已经完成的工作和遗留问题,沟通第二天的人员安排,分享相关技术资料。

浏览次数:310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