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秋日寄语

发布时间:2023-09-29 作者:白小娟 来源:技术管理部门 字号:

      秋天总给人以丰富的寓意。人生得意时,便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纵使天地渐转萧瑟,也不免胸中丘壑凌云而起;漂泊在外时,到了重阳日,便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良辰美酒在侧,还是会生出孤独之意;倘是到了中秋,那便更是百花齐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是让人难忘。
      对于普罗大众,秋天就要更接地气了。“白莲出好藕,况出半塘西”、“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这是南国的秋天。到了北方,秋天来的更为显著些。在我的地图里,大抵过了长城,可能是冲出的某一个隧道,可能是哪一个拐过的山口,蔓延起伏的大山一刹那变了副模样,红色的灌木丛、亮黄的桦树林、苍翠的松柏,交错在山间,五颜六色地直接铺陈在眼前,仿佛变了个世界。眼睛难免一时有些忙碌,感叹哪怕最好的油墨恐怕也描绘不出这种天地间的波澜壮阔。偶尔的一片人工种植作物也只在山脉平缓处,如果是玉米,那便只余叶尖的一点绿,如果是向日葵,那便顶着一个个黑黑的圆盘半垂着头,有种难得一见的豆蔻娇羞。
      北国的秋天总是美的有些仓促,这种绚丽的景色相比于全年的光景,格外短暂。入秋无几日,落叶已成群,进了10月,一场初雪下来,便全都褪了色,迅速跟大地融为一体。这些生长了大半年的各色植物,在个把月间绽放出最美的颜色后便归于尘土,整个世界早早地隐于沉寂,默默孕育来年的又一轮新绿。 
      相比故乡而言,北京的早秋还是温柔的。一立秋,轻轻摇动的树叶揉碎了光影散在脚下,夜间走在路上便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凉爽气,整个人不禁精神为之一振,两月有余的暑气终是退却了,秋天又来了。老舍先生的笔下,北平之秋是天堂,评价的依据便是天气不冷不热,市面上梨柿枣葡全都上架。在我的认知中,虽然早秋时节绿色仍占据了大部分的视线,但倘若再晚一些到了10月底,甚至11月初,等到各个角落的银杏遍染金黄,那时确实是有几分美的让人挪不开视线。
      闲暇时教孩子识几个字,恰好就指到了“秋”,我给他解释得也是通俗易懂:禾苗变得像火一样,就是秋天了。讲完脑子里忍不住浮现出大片金黄的稻田,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一脸的疑惑。他问:什么是禾苗?我瞬间觉得有点迷茫,一时竟不知道如何更直观地给他解释,他每天吃的五谷杂粮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我们这一代的父辈,多多少少都是踩过农田撒过种子的,连带着我们便也认识什么是黍米、哪个是高粱,有见多识广的还能分辨出哪个是麦苗哪个是水稻。但我们离土地还是越来越远了,连带着下一辈直接模糊了土地的概念,以为平时玩的一个个小的沙滩、土坑便是了。
      望着窗外绿葱葱的一片,忍不住会想象远方的秋天,南方的藕蟹是否装满船舱?北国的薄霜是否又泼洒了浓墨重彩在山间?希望疫情早日远离脚下这片热土,让我们能去近距离感受长城内外的四季变幻,欣赏大江南北的万水千山。

 

浏览次数:6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