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孟驰宇

发布时间:2016-04-27 作者: 来源: 字号:

年轻的技术带头人

大年初。人们还沉浸在2012年春节的喜悦与温馨中。

可在广州动车基地的车库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正在对ATP系统进行故障模拟试验。虽然过了晚饭时间,但他依然忘我地埋头测试……此人就是北信公司C3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部部长——孟驰宇。

30出头的孟驰宇,在北信12年,一直从事铁路信号安全控制系统设备的研究与设计,先后参与了多项列控地面和车载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技术上进步很快。出校园不到一年,他就开始挑大梁,被任命为公司哈大既有线现场开通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在现场奋战7个多月,培训各车站的工程、电务人员,讲解WG-21A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的原理及安装调试技术,并及时排解各种故障,安全顺利地开通各站,为当年21A系统在哈大线成功运营作出了贡献。当时熟悉他的人评价说,孟驰宇堪称“故障克星”,只要现场人员清楚描述故障现象,他就可以立即指出故障原因。

2001年,北信与通号设计院开始共同研发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孟驰宇被选入研发团队,负责轨道电路的计算及室外设备的研发,设计院专家对他的工作颇有好评。2002年,为填补中国通号车载设备领域的空白,中国通号决定以北信为主,成立ATP项目研发课题组,开始着手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研制,孟驰宇再次被委以重任,成为攻关组的一员战将,负责显示器单元的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程。在他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样机的研发和试制,后来被成功地应用于大连轻轨。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2007年8月,铁道部与庞巴迪正式签署技术转让合同,中国通号作为技术的实际受让方,结合武广高铁项目,专门成立了武广硬件制造项目组,成员来自北信,上通,沈信及西信四家企业。孟驰宇脱颖而出,担任了武广硬件组的技术部部长兼党支部书记。

硬件组刚成立时,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比如新人多,“外人”多。不是新来的毕业生,就是刚从兄弟单位里抽调过来的年轻工程师,人员结构多元,企业文化背景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同,而且工作性质又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与外方合作。面对这种局面,孟驰宇冷静思考,迅速理清了工作思路。他先从统一大家的工作模式入手,亲自设计了数十个工作模板文件及工作流程,使大家的工作模式统一化、规范化,例如如何使用CAD制图软件,如何使用工厂的ERP软件,如何进行工厂化的操作流程等等。他都手把手地教每一个新人,使大家的工作很快步入了正轨。

国产化工作初期,主要面对的是庞巴迪提供的大量英文原版技术文件,而外方请翻译公司翻译后的文件质量太差。为了精确地掌握外方的技术,他决定舍弃外方提供的中文译文,把原文件归类为“产品描述”、“电原理图”、“测试说明”、“组装文件”等,带领大家一边翻译一边消化吸收,并将文件以中英文对照的格式输出。这种方式让耗时耗力的翻译工作变得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很快就将292个技术文件,共计3334页的内容全部翻译校对完毕。

2010年高铁建设进入高潮,其中ATP设备的批量生产数量也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大量的待测产品却因为测试手段的单一而形成了测试“瓶颈”。面对这一境况,孟驰宇又陷入了深思……怎样才能将车间操作人员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测试效率?怎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测试手段?凭着多年的研发经验,他提出了自己研发智能测试工装的想法。在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着团队的同志们从产品的测试原理开始着手分析,设计电路,材料选型,自己组装,调试验证……当时,公司正值生产任务最重的阶段,技术人员异常忙碌,每天不仅要全力配合车间生产,随时解决操作人员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还有各种技术文件需要编写。为了不影响生产,他带领大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连续加班加点,赶制各种工装,裁线、剥线、压接、焊接……为了鼓舞士气,他还给团队起了个名字——“车载卫士突击队”。短短几个月,突击队先后研发出了“车载ATP机柜配线自动测试台”、“ATP模块检测机柜”、“ATP机柜电缆绝缘耐压综合测试台”、“ATP单元模块绝缘耐压测试台”、“ATP整机检测平台”、“雷达/速度传感器测试台”等系列智能检测装置。他先后独立或主持研发了10多种智能检测装备,为降低现场操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近几年,他提出的8项关于科技创新的合理化建议均被公司采纳,并且全部被评为一等奖。这些建议的实施为公司累计节约了数百万元的成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其主持设计的9项技术创新成果中,已有7项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

2011年5月,铁道部对ATP系统设备进行认证测试。孟驰宇是这次试验的负责人。为了保证试验顺利通过,从试验开始的第一天,他就一直扎在试验设备旁边,精心策划准备,生怕出任何差错。那几天正赶上他爱人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他一直顾不上照顾。试验最后一天,也是最关键的一天,爱人正好病愈出院,配合试验的同事对他说:“孟工,今天嫂子出院,你还不赶紧去接她?”可全身心投入试验的孟驰宇根本无暇顾及,他说:“今天的试验非常关键,我得盯着,不能出一点问题。让她自己打车回家吧!”,

经过他和同事们两个星期的共同努力,终于换来了ATP认证抽检中电磁兼容试验的通过,这也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大安慰。

让我们将画面切回至文章的开头。大年初四,北信公司接到广州现场反馈:武广线一列车上的ATP出现设备故障。作为主管ATP产品技术的研发部部长孟驰宇被紧急派往广州。刚到现场,就得知用户已将此次故障的原因归咎于北信公司的设备。并要求北信公司在三天内将武广全线同类型的“故障”单元全部召回换新。孟驰宇从容地请现场人员对故障进行描述。听罢,他当即提出异议:在所谓的“故障产品”返厂复测之前,北信公司不能接受“设备故障”的推论,造成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车辆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或配套软件是否存在漏洞?等等。在他的据理力争下,用户同意对发生“故障”的ATP系统设备再次进行测试,但经过7、8次的反复试验之后,ATP系统每次都能正常启机,由此推论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它原因所致。于是孟驰宇紧急联系北京,并立即将所谓的“故障产品”发回公司进行复测,结果依然是每次都能通过。设备并没有故障。孟驰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最终经过大家的努力,查到是车辆的原因所致,也由此推翻了最初的错误定论。

作为技术带头人,孟驰宇特别注重对团队中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长期以来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现在,他身边的每个技术专责都已经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优秀工程师,而他所在的团队也于2010年及2011年分别获得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的“火车头奖杯”和“铁路工人先锋号”,2012年又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

平凡之中见伟大,孟驰宇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工作的热爱,诠释着一个技术带头人的使命和奉献。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如今,他正带领团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北信公司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浏览次数:57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