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巾帼
21年,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它对于一个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讲又意味着什么?21年前,她像所有刚刚离开校园的毕业生一样,怀揣着憧憬与希望离开了培育自己的母校,来到了北京铁路信号工厂。时光荏苒,二十一年弹指一挥间,她将人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铁路信号事业,但岁月也将她磨练成为一位专业严谨、勇于创新、决策果断的信号行业技术带头人。她,就是现在北信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徐清。
从最初的电子装配车间生产调试开始,到后来的8信息、18信息产品专责,WG-21A发送器软硬件研制,ZPW-2000A发送器软硬件研制,再到之后主持WG-21A型N+1冗余系统、50HZ/25HZ相敏轨道电路接收器,主持车载产品的工厂化设计及产品生产、售后技术支持……多年的工作中充满了竞争、挑战,甚至荆棘,可正是因为她数年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超常付出,使得她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并且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和 “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荣誉称号。
2006年,武广高铁项目开始招标,徐清作为通号公司谈判组的成员,参加了武广高铁招标的整个谈判过程,同铁道部专家组一起,对武广高铁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认,以及技术转让的评估。经过多天的谈判,终于敲定了庞巴迪运输公司。随后,她和庞巴迪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切磋与沟通,她认为,这不仅是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更是对北信公司实力的展示。
2007年8月,通号集团公司与庞巴迪运输公司正式签署了武广客运专线供货合同。北信公司为响应通号集团公司对此项目的整体工作部署,专门成立了武广硬件项目组,徐清同志担任整个国产化项目总负责人。硬件项目组需要由通号集团公司4家兄弟单位以及一部分新毕业的人员组建而成,而整个团队的人员需求、配置是徐清作为总负责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面对企业文化不同、工作方式的差异,如何使他们熟悉并快速地投入工作?对此,她亲自对参选人员进行面试,一一挑选,并随即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工作流程,使整个国产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硬件国产化的工作快速推进开来,整个项目既要满足庞巴迪严谨的工作习惯,又要满足铁道部对武广项目的时间规定。面对中西文化的磨合,怎么才能双管齐下?徐清认为只有将项目中所有事情的进度都具体化,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在拟定进度计划时,徐清亲自把关所有的进度节点,考虑全面且周到,每项工作的进度甚至精确到了具体的日期。有件事她至今回忆起来还印象深刻,““我记得当时计划第一批物料的到货计划是9月22日,结果真的是22日下班前运送到了工厂,很是精确。后来咱们大家还和庞巴迪专家加班核对了这批物料……”
武广高铁在当时所使用的信号设备是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准的设备,国产化制造的难度可想而知,可徐清倔强而又执着的性格,使得越是形势严峻,她越勇于担当。她带领着整个武广硬件组,从细致的翻译、整理工作开始入手。回首当时,在截至08年初的时候,庞巴迪已提供多达8000余张的图纸及资料,后半年又要开始首件试生产,时间紧、任务重,面对扑面而来的资料,徐清指导她的团队首先理出文件头绪,编制出文件结构树图,按照生产组织模式对文件归类,从生产准备急需的物料清单、组装图纸入手,有重点有条理地进行技术转化工作。首批试生产启动前,编制完成十一项产品的文档结构树图纸;编制完成中英对照文件237册;编制完成印制板组装图和零部件装配图11册;编制完成物料文件、供应商汇总信息8册。首批生产中对上述图纸文件验证、修订和升级;另外编写了11册产品的测试检验说明书、5册有关编程操作、ICT测试的培训手册,为后期的首件试生产以及产品批量生产奠定了非常稳定的基础。
在首件生产时,庞巴迪的生产工艺要求,对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都是难点,因为工厂以前的工艺要求与庞巴迪的工艺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对印制板喷漆的厚度和均匀度来说,要求十分严格。徐清静下心来考虑,如何让工作人员由不理解到乐于执行?她认为只有按照庞巴迪的要求,再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推行新工艺、新检验规程,才能达到要求。可事情并不简单,庞巴迪技术人员在此过程中只提供了英文原版的IPC工艺教程,面对密密麻麻的英文教程,要想按它操作,实在不太方便,这可怎么办?经验丰富的徐清认为只有将厚厚的IPC教程中每一步工艺流程都与工厂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重新编写以IPC工艺教程为理论依据的工艺文件,才更加适用。面对ATP系统中的13种产品,这项工作量很大,而作为资深技术带头人的她,在工艺文件编写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师作用,她将自身所知倾囊相授,使大家在短短一个月内顺利编写了全套的国产化工艺文件。同时,她还要求工艺人员在首批产品的操作中亲自动手演示,并对车间操作人员加以指导,武广硬件组不仅留下了好口碑,更树立了权威。在徐清的指引下,新工艺和检验规程得到了良好的推行,公司还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测试和检验生产线。
ATP产品很快投入了量产,前期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已经完成,但怎样寻求突破,达到再创新?徐清同志的思维又开始“活跃”了。她更想在与老外的合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即使技术创新有风险,可该担当的必须担当。有一款型号为EPM9320芯片,编程方法很特殊,外方指定让购买美国一家公司的编程器,总报价为24000美元,供货周期45天,这款编程器虽然昂贵,但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徐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敏锐地觉察到,如果可以自己设计加工编程器,将其技术消化吸收,再加入自己的创新设计,从此不再被老外牵着鼻子走,那岂不是更好?她认真分析,仔细思考验证提出了另外一种编程方法,电路也由自己设计,编程器的材料也自己寻找,结果发现成本只有200元。首次试验后,通过对比校验和,发现和原装编程器的结果一模一样,试验成功了,可当时这种方法还没有得到外方专家的认可,她坚持进行了多次试验,当外方专家带着试编程的几款芯片回欧洲测试后,居然无比兴奋地通知她成功了,至此庞巴迪对北信公司技术专家的技术实力深深地信服了。后来凡是技术人员为车间设计的测试工装,徐清都会亲自询问操作者使用的感受,并合理采纳他们的建议,要求技术人员及时改进,不断创新。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攻关。正是在徐清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鼓舞下,整个团队顺利地、精准地完成了国产化项目的各项工作,使ATP产品按计划顺利投入使用。武广高铁硬件国产化工作的顺利完成,是中国高铁之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是中国高铁国产化技术突破的典范,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制造”。
徐清不仅以技术服众,更以苦干实干的拼命精神感动着大家,白天她要对项目上的事情有所决策,晚上还要分析大家在工作中产生的技术难题,特别忙的时候,午饭顾不上吃,每天只睡4、5个小时。5年来,她默默承受着一切国产化攻关中产生的压力,因为她非常清楚,中国高铁建设的大局和通号集团未来的发展决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受到影响。有幸的是,武广硬件制造组的卓越表现也让她心有安慰,多少个日日夜夜,年轻的同志们奋力拼搏,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甚至有些过年还在现场解决问题。这些,徐清都看到眼里,感动在心,因此她在生活中对大家额外关心,她很乐意在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做大家倾诉的对象,帮大家排忧解难,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甚至有时她还会给单身年轻人牵牵红线……,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
回忆这5年的时间,徐清同志曾在自己的工作总结里这样写道:“……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领导的要求、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下完成的,我的团队让我骄傲和自豪,正因为有了大家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取长补短,才产生了这样一个优秀的队伍,离开了团队,我个人将一事无成……”
徐清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21个年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展示了新世纪职业女性的勃勃生机和崭新风貌,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了北信公司,见证了中国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前进的步伐,将自己对铁路事业的一份热切的爱,播种在了北信公司这片热土之上!
